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2015 汽车零部件行业10大新闻

浏览数:184
文章附图

2015年的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风起云涌,并购重组案例层出不穷。在新一轮竞争大潮下,越来越多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快速转换轨道,迎接新的市场商机,市场格局也在不断变换中。本报选取的2015年十大新闻虽未能涵盖行业发展的全貌,却亦可从中窥得部分风向。

  壹 朝柴被托管

  【新闻事件】2015年初,轻型柴油机市场的洗牌开始。2月26日,东风朝柴动力有限公司(简称朝柴)正式宣布由凌钢集团托管,有着近60年发展历史的老牌柴油机企业陷入奄奄一息的困境中。

  朝柴是一家在发展中不断探索体制创新的企业,然而这并未能挽救企业的颓势。从2011开始,朝柴市场销量和份额不断下滑。2012年销量降幅高达25%,市场份额也萎缩至4.16%,销量排名从第七跌落至第十。随后几年企业的经营持续恶化。2014年朝柴全年销量仅7万多台,同比下降40%以上,不仅首次跌出车用柴油机企业销量前十名单,也创下了前所未有的历史销量新低。

  改制、托管都没有给朝柴带来更多的发展活力。也许过硬的产品和管理机制仍是这家企业最缺乏的。被托管后的朝柴发展如何?资产负债率过高、技术储备不够、市场萎缩、采购成本高等诸多问题是否已经逐步得到解决?

  【回头看】 开启轻型柴油机市场整合序幕

  从2015年朝柴的市场表现看企业的经营情况恐怕不容乐观。最新的产销快讯显示,2015年1~11月,朝柴的销量为37501台,比上年同期下滑47.08%,而行业整体的同期下滑幅度为17.63%。

  2016年,积重难返的朝柴会被淘汰出局吗?虽然从个体上看,朝柴的消失令人惋惜,但从整个轻型柴油机市场的发展看,这反而将是行业消化落后产能、推动行业整体技术进步和健康整合的良好开端。

  贰 中国化工70亿欧元收购倍耐力

  【新闻事件】2015年3月,中国化工集团公司与意大利轮胎企业倍耐力大股东CF签署收购倍耐力股权协议,中国化工集团公司通过全资子公司中国化工橡胶公司以每股15欧元的价格收购CF持有的倍耐力公司26.2%股权,之后与CF及其他投资者合作对其余股份发起要约收购。主要投资者有倍耐力CEO特隆凯蒂、意大利联合信贷银行、联合圣保罗银行和俄罗斯石油公司。此次收购涉资70亿欧元。

  倍耐力是全球第五大轮胎制造商,2014财年销售额超过60亿欧元,销售网络遍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F1赛车的独家供应商。

  中国化工橡胶公司是中国领先的全钢载重子午轮胎和工程机械轮胎制造企业,也是中国最大的汽车制动软管和高强力输送带制造商,产品畅销140多个国家和地区。

  【回头看】 世界轮胎产业将出现新一轮洗牌

  当前,中国轮胎企业在国际上还没有颇具影响力的品牌。此次收购,是最近三年中国制造业的最大海外收购案,将引起世界轮胎产业新一轮洗牌。

  此次收购无疑可帮助中国化工集团快速提升轮胎产品技术水平和品牌影响力。倍耐力的市场管理模式也将助力中国化工集团成为中国汽车后市场的领跑者,中国化工橡胶公司开办业务的方式和战略将保证倍耐力的发展和稳定。不过,并购对企业发展的影响,还需要三至五年时间才能显现。

  叁 中航工业8亿美元收购瀚德汽车

  【新闻事件】 2015年6月30日,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简称“中航工业”)已同意以8亿美元收购美国汽车零部件制造商Henniges Automotive Holdings Inc.(中文为:瀚德汽车控股有限公司,简称“瀚德汽车”)。业内人士认为,中航工业此次收购显示出中国企业欲在全球汽车产业链谋求更大份额的企图。

  在将哈飞汽车和昌河汽车资产卖给长安汽车后,汽车零部件业务成为中航工业汽车领域的业务主要板块,产品涉及汽车车身结构发动机、传动、制动、转向、仪表等系统中56个部件总成,300多项子产品。在转向、密封减振等核心业务领域,中航似乎一直都看好通过兼并重组提升竞争力的做法。2011年,中航工业联合北京亦庄国际汽车等全资收购通用旗下耐世特汽车系统公司,标志着中航工业汽车在战略转型上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回头看】 国内零部件巨头借收购实现扩张

  通过收购拥有核心技术、规模较大、盈利较好、行业全球排名位居前列的高端汽车零部件企业为切入点,帮助企业快速融入全球汽车零部件产业链,直接拥有高端零部件产业技术、产品和市场,是中航工业零部件板块发展的战略思路。这也是国内具有资金和规模优势的零部件龙头企业的常规做法。未来收购带来的协调发展效应能否实现还需拭目以待。

  肆 江森自控拟剥离汽车业务

  【新闻事件】2015年6月10日,江森自控有限公司CEO Alex Molinaroli在一份声明中称,有意抛售旗下汽车业务。Alex Molinaroli表示,江森自控之所以做出抛售汽车业务的决定是基于两大原因:一是汽车行业周期性明显对公司资金流带来严重破坏;二是座椅业务需大量投资,但江森自控已不愿再进行巨额投资。

  汽车业务一直都是江森自控最重要的收入来源,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也很大。2015年一季度,江森自控座椅和内饰业务销售收入占总营业收入的比例高达57%。不过近几年,江森自控在不断出售和拆分其旗下的汽车业务。如2013年7月,江森自控将其HomeLink汽车电子业务转售给镜泰公司;2014年1月,江森自控将汽车电子业务以2.65亿美元售予伟世通,并在2014年7月完成交易;2014年2月,江森自控又将汽车顶棚及遮阳板业务售予美国Atlas控股有限公司旗下子公司。

  虽然全球市场业务开始瘦身,不过江森自控在华仍延续扩张的步伐。今年3月华域汽车发布公告称,其与江森自控 全球汽车内饰业务重组定下基本方案,双方逾100亿元人民币的资产注入一合资公司,最终华域与江森自控各占70%和30%股权。在汽车电池业务方面。江森自控与北汽集团旗下公司达成协议,双方将成立汽车电池合资公司。

  【回头看】 江森重心转向电动车领域

  江森自控会告别汽车圈吗?这种可能性恐怕不大。在记者看来,这不过是其在不断变化的市场形势中对旗下业务的战略性调整而已。结合企业自身情况,保留利润占比较高的业务和关乎未来汽车技术发展方向的业务,是跨国零部件巨头未来发展的基本考量。此次剥离,预示江森业务重心逐渐从汽车座椅和内饰向新能源转型。

  伍 万里扬先后收购吉利奇瑞变速器业务

  【新闻事件】 2015年7月1日,浙江万里扬变速器有限公司宁波分公司挂牌,首批手动5MT下线发货,标志着万里扬正式接收吉利乘用车变速器(5MT、6MT)生产线。收购吉利乘用车变速器(MT)生产线之后,万里扬成为吉利汽车的核心零部件供应商,正式进入乘用车变速器配套市场。同年11月25日,浙江万里扬变速器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已经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就变速器业务整合达成协议并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奇瑞将变速器技术及生产设备剥离给万里扬,同时成为万里扬主要股东之一。整合完成后,奇瑞有望成为万里扬第三大股东。

  【回头看】 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企业做

  这两次收购,有助于加强变速器企业与整车企业的战略合作关系,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通过专业化经营管理和科学化成本控制,有效提升企业盈利能力。

  吉利奇瑞整合后,万里扬成为国内第一家微卡、轻卡、重卡、客车、SUV、轿车等全系列变速器开发制造企业。不过此次并购在行业内的影响更多体现在专业化运营上。也是国内自主整车企业不堪“大而全”发展思路的调整。把专业的事给专业的企业做,相信这种整合必会有助于中国变速器产业整合发展。

  陆 麦格纳收购格特拉克

  【新闻事件】 加拿大麦格纳国际公司在2015年7月16日与德国格特拉克签订协议,将以17.5亿欧元的价格买下格特拉克100%股权。这家2014年营业收入和利润规模全球排名第二零部件巨头称,此次收购是因为企业认识到要将拓展汽车动力传动系统业务放在战略首位,而格特拉克完全符合企业发展的战略要求。

  格特拉克是全球前四大变速器企业之一,仅次于采埃孚、爱信精机和加特可。麦格纳2014年动力总成销售额为49.54亿美元,占公司总额的14.5%。尽管麦格纳在传动领域已占有一席之地,但在变速器市场并没有知名产品。格特拉克的加入,确实可以充实、增强其在整个动力总成领域的实力和影响力。而且在DCT这一代表汽车自动变速器新技术新趋势的领域,格特拉克的市场领先者地位无疑也让麦格纳倾心。

  【回头看】 并购意在扩大中国市场份额

  麦格纳收购格特拉克,最大的收益可能会体现在中国市场。这不仅因为目前中国汽车市场的庞大容量,更因为中国汽车传动系统市场正处于一个产品快速升级的阶段。

  格特拉克首席执行官Mihir Kotecha曾预计,到2019年麦格纳的营业收入将达到50亿欧元,中国有可能成为其第一大市场。而格特拉克在中国汽车手动变速器市场的龙头地位以及在DCT领域的领先者地位,都将成为麦格纳动力总成份额提升的重要助力。

  柒 零部件企业纷纷布局售后市场

  【新闻事件】 2015年,不仅外资零部件企业加速布局售后市场,国内很多本土零部件企业也是动作频频。风神轮胎不仅在天猫与京东搭建了官方旗舰店,还在微信搭建了微商城。线下平台则创立了支持线上销售的售后服务品牌——爱路驰;中鼎股份与上海田仆资产管理合伙企业共同发起设立田仆中鼎“互联网+”基金,该基金将聚焦包括汽车后市场O2O服务和消费产品、消费服务;万丰携手途虎养车网,以轮胎产品为核心业务,全面延伸至汽车保养、汽车美容、汽车用品等后市场业务……零部件企业对后市场的热情空前高涨。

  【回头看】 中国汽车售后市场利润争夺战拉开帷幕

  随着中国汽车保有量逐渐增大,中国汽车售后市场产值和利润迅速扩大。2015年,中国汽车后市场规模可能达到9000亿元。预计未来几年中国汽车后市场年均增速超过30%。因此,博世、德尔福、电装、米其林等跨国公司纷纷在中国布局汽车后市场,中国汽车售后市场的利润争夺战拉开帷幕。同时,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将迎接新的市场考验。

  捌 柴油车国四标准实施带来新商机

  【新闻事件】 2015年1月1日起,柴油车国四排放标准在全国强制实施,给相关零部件企业带来新的商机。

  国四发动机销量大幅上升。前三季度,全柴国四柴油机销量达8万台,增幅很大;朝柴累计销售国四柴油机3.5万多台,在其全部发动机销量中所占比例高达90%;锡柴国四柴油机销量达8万台,同比增长55%。

  尾气后处理系统、燃油喷射系统、涡轮增压器系统等生产企业也有可喜的销售业绩。

  南岳电控(衡阳)工业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电控高压共轨系统、电控单体泵加后处理系统和电控VE泵三种国四产品。其中,电控单体泵产品实现量产,成为玉柴、锡柴等柴油机企业的国四配套产品,占有非常大的市场份额,产能达15万台。辽宁新风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为莱动、四达等柴油机制造企业供应高压共轨产品,市场反馈良好。

  【回头看】 内燃机技术进步加速

  2015年是国家全面执行国四排放标准的第一年。严格监管促进了国四产品销量增长。柴油车国四标准实施,推动高压共轨等产品在柴油机上的应用,给自主品牌高压共轨等产品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给相关零部件企业发展注入无限动力。

  尾气后处理系统、燃油喷射系统、涡轮增压器系统等生产企业开展了大量的研制和试验、匹配工作,并形成一定的生产能力。

  玖 《汽车维修技术信息公开实施管理办法》颁布

  【新闻事件】 2015年9月29日,交通运输部、环境保护部、商务部等8部委联合制定的《汽车维修技术信息公开实施管理办法》(简称《办法》)正式发布。

  《办法》规定:汽车生产者应在2015年12月31日前向交通运输部备案其汽车维修技术信息公开的有关信息;从2016年1月1日起,对取得CCC认证的乘用车和客车,汽车生产者必须在车型上市之日起6个月内公开维修技术信息;从2017年1月1日起,对取得CCC认证的货车和半挂牵引车,汽车生产者必须在车型上市之日起6个月内公开维修技术信息;2017年1月1日前,汽车生产者必须公开2008年7月1日后取得CCC认证并上市销售的乘用车和客车的维修技术信息,同时公开2015年1月1日后取得CCC认证并上市销售的货车和半挂牵引车的维修技术信息。

  【回头看】 政策为汽车维修保养市场化铺平道路

  显而易见,国家政策已经开始为汽车维修保养市场化铺平道路,后续需要中央各部门和地方政府主管部门积极配合。

  《办法》既遵循国际惯例,又充分依照国内汽车生产企业实际情况,规定分车型、分阶段实施信息公开政策。《办法》的实施将建立起汽车维修技术信息公开制度,打破技术垄断,真正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推动维修市场公平竞争,保障车主利益。

  拾 汽车电子企业忙转型

  【新闻事件】智能驾驶、主动安全、车联网、新能源汽车无疑是2015年汽车零部件行业最热的技术。或者借助跨界收购,或者主动进行转型开发,2015年的汽车电子行业涌起了一股转型升级的热潮。亚太股份、万向、风神、均胜电子等零部件企业纷纷借助跨界收购或增资开发等方式投身其中。 如均胜电子决定投资5亿元,设立均胜智能车联有限公司,加大在智能驾驶和车联网产业上的投入,在汽车未来驾驶领域开疆拓土。传统制动系统企业亚太股份也在2015 年开始战略布局智能驾驶、车联网和新能源汽车领域,公司通过增资前向启创公司,挺进智能驾驶领域,同年6月,公司又斥资8200万元入股钛马信息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获得钛马信息11.88%股权,为实现车联网与汽车智能驾驶技术的快速融合布局。

  【回头看】 智能驾驶、车联成为新热点

  众多汽车零部件企业纷纷转向智能驾驶、车联网等新领域。这或许也是下一轮汽车行业技术趋势的风向标,从2015年的情况看,部分零部件企业已经开始收获这一转型带来的成果,希望会有更多的本土零部件企业能抓住本次汽车互联带来的市场机遇,实现跨越式突破。